关于与「
UC-73号潜艇 」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页,請見「
U-73號潛艇 」。
历史
德意志帝国
船名
UC-73号 下订日
1916年1月12日[ 1] 建造方
汉堡 布洛姆与福斯船厂 船廠編號
289 下水日期
1916年8月26日 入役日期
1916年12月24日 结局
1919年1月6日移交英国,后拆解报废
技术数据 船級
UC级潜艇 船型
UC-II型 (近岸 布雷 潜艇 ) 排水量
船長
型宽
吃水
3.64米 動力輸出
1,200匹马力(柴油机)
1,240匹马力(电动机)
動力來源
船速
續航力
水面:10,420海里以7节
水下:52海里以4节
潛航深度
50米 乘員
3名军官、23名水兵 武器裝備
注释
潜没时间35秒
服役记录
所属
指挥官
海军上尉库尔特·沙普勒[ 4]
1916年12月24日-1917年11月26日
海军中尉瓦尔特·维德曼[ 5]
1917年11月27日-1918年5月29日
海军中尉奥托·格克[ 6]
1918年5月30日-7月14日
海军中尉弗朗茨·哈根[ 7]
1918年7月15日-12月2日
参与行动
10次巡逻 战绩
击沉16艘商船(16,565总吨 )
击伤1艘商船(5,796总吨)
陛下之UC-73号艇 (德語:SM UC 73 [ 註 1] )是德意志帝国海军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C-II型 近岸 布雷 潜艇 或称U艇 。它由汉堡 的布洛姆与福斯船厂 承建,于1916年8月26日新船下水 ,至同年12月24日交付使用 。其全长 50.35米,水面及水下排水量 分别为427吨和508吨,艇载武器则包括三具鱼雷发射管 、六具水雷 滑射槽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 甲板炮 。UC-73号入役后曾被部署至驻普拉 的地中海区舰队 ,并参与了地中海潜艇战 。通过其十次巡逻,共直接或间接击沉16艘协约国 和中立国 舰船,容积总吨 累计为16,565吨。战后,根据对德停战协定 的要求,该艇于1919年1月16日被引渡至英国哈维奇 正式投降,至1919-1920年间在布莱顿渡口 拆解报废。
设计
1915年秋天,由于中立国 美国的干预,U艇战 几乎陷入停顿,导致德国广泛开展《国际法 》所允许的水雷战,从而使布雷 潜艇 的需求量相应增加。德意志帝国海军 潜艇监察局(Inspektion des U-Bootwesens )的开发部门留意到了这一点,遂以UB-II型 为基础,按照兼顾布雷效率和生产速度的要求,以41号工程的名义设计了UC-II型潜艇 。为了弥补前型UC-I型 的缺陷,UC-II型艇不仅更大,而且采用双轴推进系统。然而,与前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,UC-II型艇重新运用了双壳体 结构。但它并非纯粹的双体潜艇,而是一种中间过渡型;因为外层没有封闭耐压壳体 ,而是作为鞍形水柜 附在上方。
UC-73号是64艘UC-I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。这个亚型的艇体结构与UB-II型类似,但体积更大,全长 为50.35米,并有3.64米的吃水深度 ;由于不再考虑铁路运输 的装载限界 ,舷宽 也得以增至5.22米。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 分别为427吨和508吨。艇只采用两台猛狮 六缸四冲程600匹公制馬力 (440千瓦特 )柴油机 用于水面运行,以及两台620匹公制馬力(460千瓦特)的西门子-舒克特 电动发电机 用于水下航行;水面最高航速12節(22公里每小時),水下7.4節(13.7公里每小時);能够在水面以7節(13公里每小時)航速续航10,420海里 (19,300公里 ),或以4節(7.4公里每小時)连续在水下航行52海里(96公里)而无需充电。其潜没需时约为30秒,能够在50米的深度下运作。[ 9]
作为布雷潜艇,UC-73号改将六具布雷滑射槽安装在艇体前部,每具储存井内的水雷 数量增至3枚,即合共18枚UC200型水雷。布雷时只需将存储井底部的盖板打开,水雷便可凭借自身重量滑入水中。随着滑射槽长度增加,艇体艏楼 的上层建筑 被抬高,上层建筑与司令塔 之间的凹陷处布置了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 作为甲板炮 。但由于位置相对较低,火炮甲板在恶劣海况下很容易被涌浪淹没。此外,UC-73号还装备有三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 ,这极大提升了潜艇的攻击能力。其中艇艏两具外置在两侧、艇艉一具则为内置式,并可搭载合共7枚G6型鱼雷 。其标准船员编制 为3名军官及23名水兵。
历史
1916年1月12日,在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·冯·提尔皮茨 的倡议下,国家海军办公室 分别向五家德国造船厂发包第三批次的UC-II型潜艇。UC-73号因此成为汉堡 布洛姆与福斯船厂 承建的该批次九号艇暨最后一艘,建造编号为289。它于1916年8月26日新船下水 ,至同年12月24日在前UB-30号 艇长 、海军上尉库尔特·沙普勒的指挥下交付使用 ,随即展开海试 。[ 4] 在沙普勒之后,瓦尔特·维德曼中尉(1917年11月27日-1918年5月29日)、奥托·格克中尉(1918年5月20日-7月14日)和弗朗茨·哈根中尉(1918年7月15日-12月2日)也曾担任UC-73号的指挥官。完成海试后,该艇于1917年4月19日从基尔 启程,经由费马恩湾 和爱尔兰岛 以西的大西洋 绕行前往地中海 。继沿途击沉两艘渔船和三艘轮船后,该艇穿越直布罗陀海峡 ,于6月6日抵达奥匈帝国 军港卡塔罗 ,并加入驻当地的普拉区舰队 (后改称地中海区舰队)。[ 1]
在地中海服役期间,UC-73号参与了地中海潜艇战 ,并运送军事人员和物资前往的黎波里塔尼亚 的米苏拉塔 ,以援助在当地作战的土耳其军队。通过十次布雷及破交战 巡逻,该艇合共击沉协约国 或中立国 的16艘商船,容积总吨 累计为16,565吨。[ 12] 其中,体积最大的受害者是注册吨位为3,837吨的英国轮船罗斯班克号(Rosebank ),它于1917年5月31日从塞得港 前往马耳他 的途中,在距班加西 以北约120海里(220公里)处遭沙普勒发射鱼雷击沉,导致2人罹难、船长被俘。[ 13] 而容积总吨为5,796吨的圣若瑟号(Saint Joseph )尽管显著更大,但它于同年8月28日在西西里海峡 东南部遭UC-73号的鱼雷袭击后仅仅受损,并未沉没。[ 14]
1918年10月,随着奥匈帝国解体并退出战争,地中海区舰队的所有适航潜艇都必须突破封锁遣回德国,以免落入敌手。在10月17日的最后一次任务中,UC-73号负责撤离与土耳其军队在北非进行军事联络的德国远征军。该艇于11月2日从米苏拉塔出发前往德国,11月13日通过直布罗陀,至12月2日才抵达基尔,彼时战争已结束。根据对德停战协定 的要求,UC-73号于1919年1月16日被引渡至英国哈维奇 正式向协约国投降。它于同年3月3日运抵布莱顿渡口 拆解报废,发动机则由英国海军部 作价4,000英镑 售予T·W·沃德公司 。[ 1]
袭击历史摘要
注释
脚注
参考资料
Tarrant, V. E. The U-Boat Offensive: 1914–1945 . Annapolis, Maryland: Naval Institute Press. 1989. ISBN 978-0-87021-764-7 . OCLC 20338385 .
Gröner, Erich; Jung, Dieter; Maass, Martin. U-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. German Warships 1815–1945 2 . 由Thomas, Keith; Magowan, Rachel翻译 (London: Conway Maritime Press). 1991. ISBN 0-85177-593-4 .
陈进 等 (编). 《威廉皇帝的海狼: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》. 北京: 机械工业出版社. 2018. ISBN 978-7-111-58947-1 .
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Service . U-boats and T-boats, 1914-1918 . Washington: U.S.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ration. 1984 [2022-05-15 ] . (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-05-11).
Dodson, Aidan; Cant, Serena. Spoils of War: the fate of enemy fleets after the two World Wars . Barnsley: Seaforth. 2020. ISBN 978-1-5267-4198-1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