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re to: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

罗伯特·弗洛伊德

Robert Floyd
罗伯特·弗洛伊德
出生(1936-06-08)1936年6月8日
 美国纽约州纽约
逝世2001年9月25日(2001歲—09—25)(65歲)
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
国籍 美国
知名于弗洛伊德算法
奖项图灵奖
科学生涯
研究领域计算机科学
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
斯坦福大学

罗伯特·W·弗洛伊德(英語:Robert W. Floyd,1936年6月8日—2001年9月25日),美国计算机科学家,1978年图灵奖得主。

生平

弗洛伊德出生在美国纽约,14岁即完成高中学业,当他1953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时,年仅17岁,并于1958年在物理学获得了第二个学士学位。

他在1960年代早期成为计算机操作员,并发表了许多出名的论文,并当他27岁时,被任命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,并于6年后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正教授。此时他并没有博士学位。

贡献

弗洛伊德的主要贡献包括弗洛伊德算法,能有效地发现的所有最短路径;他的工作有词法解析;他在一篇独立发表的文章里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——图像渲染的误差扩散法,也被称为弗洛伊德-斯坦伯格抖动(但他区分了抖动和扩散)。

他一个显著的成就是开创性地在程序验证中使用了逻辑断言。在他1967年的论文《如何确定程序的意义》Assigning Meanings to Programs中首先提出,之后演化为霍尔逻辑

弗洛伊德与高德纳工作很密切,他是高德纳的著作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的主要评审,并且在书中被多次提及。他与理查德·贝尔格(Richard Beigel)合著有《机器的语言:可计算和形式语言的介绍》The Language of Machines: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bility and Formal Languages[1]

弗洛伊德于1978年获得图灵奖,并做“程序设计的风范”(The Paradigms of Programming)的演讲,图灵奖引文是: 在构造高效、可靠性软件方法学领域的显著影响;在下列计算机科学重要分支的奠基性的贡献:分析理论,编程语言语义,自动程序验证,自动程序综合生成和算法分析。[2]

参考资料

  1. ^ 1994, W.H. Freeman and Company, ISBN 978-0716782667
  2. ^ "for having a clear influence on methodologies for the creation of efficient and reliable software, and for helping to found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subfields of computer science: the theory of parsing, the [semantic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, automatic program verification, automatic program synthesis, and analysis of algorithms".

外部链接

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